一只手打出响亮乒乓,一颗球活出人生精彩,符振荣不是职业选手,但他却靠一腔热血打出了名堂,打出了生活的未来。
“如果没有乒乓球,我想这一辈子也不会有走出家门的机会。”符振荣望着训练场,眼睛闪烁着光芒动情的说。
小小乒乓球,承载少年的梦
初见符振荣,这个高高大大的少年略显腼腆,训练的汗水从发梢一点点滴落,寒风瑟瑟,他身上的衣衫却被汗水浸湿变了颜色。训练间隙,问起能否采访他时,他扯了扯毛巾擦去自己脸上的汗,露出害羞的微笑说,“我先去换一身干净的衣服”。
1997年,符振荣出生于白沙县力吉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3岁时因意外失去了一只手臂。从小,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也让他受了不少欺负,直到他遇见乒乓球,生命才开始出现了不一样的光亮。
“我是2008年接触乒乓球的,当时亲戚家的大伯带着玩,家里人也希望我可以多点体育锻炼,让身体健壮。”符振荣说。当时的符振荣未曾想到,这一“玩”便让他和乒乓球结下了极深的缘分,乒乓球伴随他走过此后的12年岁月。从在家门口和大伯练习,到县里练习,到后来跟随省残联训练参加残疾人全运会。
符振荣告诉记者,“刚开始练球不容易,因为与健全人不同,只靠单手很难保持平衡,只能单手捡球,单手抛球,每天要练习上百次。开始练习很困难,但是没想过放弃,而是利用各种空闲时间抓紧练习。因为当时我知道,自己这样一个身体状态,如果不练这个,就永远没有办法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”。
面对采访,符振荣总是腼腆的笑着,“我不管去哪都会带着乒乓球拍,吃饭也会带着、去图书馆也会带着。好像成了一种习惯,随时随地都想练一下。”
或许是当时年少不知事,又或许是时间过去了太久,从符振荣的言谈话语中,并没有感受到他对命运不公的抱怨,更多的是面对生活、迎接挑战的那份坚强。
“希望有一天,我能够站上冠军的领奖台,去看更大的世界。”那些你独自努力的时光,一定会让你变成闪闪发光的人。
坚守国球数十载,传承乒乓一世情
在过去的12年里,符振荣不畏艰辛,刻苦训练。普通训练员训练时,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,导致肌肉酸痛。而符振荣由于失去了一只手臂,疼痛感会更加明显,“练不下去的时候我常常自己去大吼发泄,发泄完又重新投入训练”。
谈起乒乓球,符振荣兴奋的说,“能取得一些好成绩,离不开这些年来残联、教练以及一起没日没夜训练的队友们的帮助和鼓励。小小的乒乓球让我找到了自信、交到了朋友,给我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”。自参加海南省残联的乒乓球集训后,在各类比赛中符振荣和队友的男子双打多次取得骄人的战绩。但那些辉煌的成绩背后有着多少煎熬,又付出了多少代价,其中的苦与泪,或许只有他自己知晓。
问起他今后的目标,符振荣又再一次露出了他那腼腆的笑容说,“不知道能不能实现,但我还年轻,还可以继续打,我想在明年的残奥会上拿到冠军”。
一名23岁的小伙子,从家门口的乒乓球桌走向了全国,未来或许走向全世界,在人生的大舞台上,他用残缺的身体诠释了生命的另一种意义,他用顽强的毅力记录了人生的美好时刻,他凭借着自立自强的精神走过了昨天和今天,他还要靠着这种精神走向明天,谱写人生精彩乐章。